标题
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传承
分论点一
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挖掘精华。文化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,积淀着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,包含了民族根本的精神基因,是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,是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土壤,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。“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、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;追求理性和情感交融的人生,认为“乐与政通”、“人皆可以为尧舜”;注重学习和人格完善,追求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”、“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”等等。这些思想对于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、是非观、义利观、人生观,注重挖掘符合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内容,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,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。
分论点二
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文化交流。开放包容、兼容并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。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,在其发展历程中就吸收了道家、墨家、法家、禅宗等思想来丰富自己,汲取了外来的印度文化、阿拉伯文化、波斯文化等的有益成分来发展自己。中国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,德不孤,必有邻。通过文化交流、经贸往来和外交活动,中国文化精神及内在的价值理念已经走出亚洲,走向世界,可以说,正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,传统文化才获得了新鲜的血液,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。
分论点三
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文化创新。华夏历史文化一向主张创新,汤之《盘铭》曰:“苟日新、日日新、又日新。”《康诰》曰:“作新民。”要求君子“与时偕行”,每天都要进步,达到一个新的境界。《诗经》称: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”周是继承商而来,虽是旧邦,使命是新的。当前,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,我国社会经济成分、组织形式、就业方式、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,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、体制环境、社会条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。只有适应新形势新变化,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、体制机制、传播手段创新,才能使传统文化始终与当代社会相适应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,保持民族性、体现时代性。只有不断丰富文化的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,特别是高度重视网络等高新技术的运用,使传统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发展。
更多请关注:赣州人事考试网:http://ganzhou.***/
2014国考面试辅导简章:http://kc.***/general/114/4958/?id=zhujunting
2014江西省考笔试辅导课程:http://kc.***/general/36/3363/?id=zhujunting
2014江西省银行面试辅导简章:http://kc.***/general/84/3570/?id=zhujunting
江西公务员专栏:http://ganzhou.***/html/jiangxigongwuyuan/
2014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分论点之传统文化
赣州考研/公务员相关信息
2020-05-27
2020-05-26
2020-05-25
2020-05-20
2020-05-10
2020-04-26
2020-04-25
2020-04-21
2020-04-21
2020-04-20